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化学   394篇
晶体学   4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杯芳烃树枝型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和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杯芳烃;树枝型化合物;酰胺;离子识别;紫外-可见光谱  相似文献   
102.
在0.5 mol•dm-3硫酸介质中, 循环伏安法电解间甲苯胺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图表明聚间甲基苯胺产生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表面上. 在恒电位条件下, 用原位紫外-可见光谱较详细地研究了间甲基苯胺在氧化铟锡(ITO)上的电化学聚合. 结果表明间甲基苯胺只能在较高电解电位和单体浓度足够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电化学聚合. 在0.7 V(相对于饱和的Ag/AgCl), 0.2 mol•dm-3的间甲基苯胺和0.9 V, 20 mmol•dm-3的间甲基苯的实验条件下, 尽管在ITO电极上没有发生电化学均聚合, 但原位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在电极表面上可能还形成低分子量的齐聚物. 在低电位0.8 V下, 电化学聚合200 mmol•dm-3间甲苯胺时, 有明显的诱导期存在. 在恒电位电解的条件下, 相应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和聚合物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间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能发生电化学共聚反应, 由于对苯二胺可能与间甲基苯胺形成了具有较强反应活性的中间体, 使得对苯二胺的加入不但促进和加速了聚合反应, 而且还结合进聚合物中形成了phenazine或类似于phenazine的环结构.  相似文献   
103.
纳米金探针检测Hg 2+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军方  何鹏  于锡娟  姜世丽  颜清云 《化学学报》2009,67(18):2139-2143
利用Hg2+的核酸适体修饰纳米金形成探针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Hg2+离子的方法. Hg2+适体吸附在纳米金表面, 使纳米金的稳定性增强, 抑制氯化钠对纳米金的团聚作用. 溶液中有Hg2+离子存在时, 由于适体与纳米金的吸附作用小于适体与Hg2+离子的亲和作用, 纳米金失去适体保护在氯化钠作用下发生团聚. 溶液颜色由红变蓝, 紫外-可见光谱最大吸收峰由520 nm红移至620 nm. 在优化条件下, 吸光度的比值(A620/A520)与Hg2+离子浓度在5.0×10-9~7.2×10-7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可达3.3×10-10 mol•L-1. 研究了K+, Ca2+等常见离子的干扰,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4.
以柠檬酸钠同时还原制备的Ag-Au合金纳米粒子为种子,用盐酸羟胺进一步使其生长得到粒径为40~60 nm的新型Ag-Au合金纳米粒子,采用UV-Vis光谱和TEM对纳米种子和再生长后的纳米粒子分别进行表征。两种粒子的UV-Vis光谱均只观察到一个等离子体共振峰,其频率随金的摩尔分数(xAu)增加而红移,且TEM图像表明这两种粒子的颜色均一,因此判断这两种粒子均为合金结构。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该新型合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果表明吸附了苯硫酚的合金纳米粒子的紫外最大吸收峰红移,并在近红外区出现聚集体的吸收峰。在632.8 nm波长激发下,由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Au上的SERS信号最强,而合金纳米粒子上的SERS信号随xAu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5.
胜利油田稠油组分的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对胜利油田稠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胶质、沥青质分子含有可形成氢键的羟基、胺基、羧基、羰基等极性基团,说明原油中 胶质分子之间、沥青分子之间及二者相互之间有强烈的氢键作用,具有很强的极性。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定,并与模型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峰及荧光光谱的特征峰相比较,结果表明, 芳香单片是研究稠油中胶质、沥青质组分结构的最基本单位。单元芳香片中芳香环的个数以3~4个环为主,共轭芳香环的排列形式主要为“线性排列”,即渺位缩合。但胶质和沥青质的结构也存在着差异, 即胶质中主要含有3~4个环的共轭芳香片,而沥青质中含有少量多于5个环的共轭芳香片,并且这些共轭芳香片有部分“面性排列”,即迫位缩合。  相似文献   
106.
以(Bu4N)4[α-Mo8O26]和各种取代苯胺及其盐酸盐为原料, 在碳二环己基亚胺(DCC)存在下, 经脱水反应,合成了多种六钼酸根有机亚胺衍生物, 并用元素分析,1H-NMR,IR和UV-Vis光谱等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六钼酸根有机亚胺衍生物在乙腈溶液中的紫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典型的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其特征峰位移Δλmax与苯胺的苯环取代基的共轭效应指数(σR)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2-(4-二甲氨基苯基)-5-氟-6-吗啉-1-氢-苯并咪唑(1)在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出分子1的三级加质子常数lgβ1, lgβ2, lgβ3分别为4.96±0.03, 5.72±0.07和7.95±0.10。当pH 3.40时,分子1主要以一价离子状态存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表明该条件下分子与小牛胸腺DNA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得出分子1与DNA的结合常数Kb为(2.30±0.10)×104 mol-1·L。当分子浓度为10-8~1.2×10-6 mol·L-1时,荧光强度随DNA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强,分子1是一种潜在的测定DNA的定量试剂。  相似文献   
108.
在AM1方法优化构型的基础上,用ZINDO/CI方法计算了系列芳香杂环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探索分子结构与其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化合物ABPBO,PBO,PBOV和PBODV的紫外-可见光谱最大吸收波长(λmax)依次增加,且相应吸收强度与分子链共轭长度相关.根据线性递变规律推导的理论λmax值与其实验值(薄膜干态紫外吸收)符合得较好.由于质子化效应等环境因素,溶液中测量值较理论值和薄膜紫外吸收偏大.  相似文献   
109.
邓文安  赵晴晴  李明  阙国和 《应用化学》2007,24(10):1187-1192
采用改进的溶剂萃取方法对轮古常渣及其组分中的金属钒卟啉进行分离。结果表明,从轮古常渣中分离出的卟啉钒的质量分数为18.5%,从轮古常渣正庚烷可溶质和沥青质中分离出的卟啉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0%和9.2%。用紫外-可见光谱对萃取出来的金属钒卟啉和甲磺酸脱金属后得到的游离卟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轮古常渣及其正庚烷可溶质和沥青质中的金属钒卟啉主要是初卟啉。对轮古常渣中的游离卟啉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证明,轮古常渣中的金属钒卟啉主要是初卟啉。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卟啉对癌细胞的特殊亲和作用和吡咯烷化合物的抗肿瘤及抗癌活性,设计并合成了具有吡咯烷结构的新型卟啉化合物--meso-5,10,15,20-四[4-(N-吡咯烷基)苯基]卟啉(TBPPH2),利用荧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TBPPH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TBPPH2利用疏水作用力进入BSA的疏水性腔,与BSA形成配合物并引起BSA的静态荧光猝灭.在TBPPH2与BSA的相互作用过程中,TBPPH2与BSA以摩尔比1∶1牢固结合,TBPPH2与BSA分子中色氨酸间的最近距离r=2.4nm.反应平衡常数KA=2.51×104L/mol,反应熵变ΔS=84.18J/(mol·K),TBPPH2与BSA的结合常数KB=5.13×105L/mol.研究结果表明,吡咯烷基卟啉可能成为一类新型的抗肿瘤及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